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时代装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内涵路径与策略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科技信息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与保障[1]。装备科技信息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历经60余年的持续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耳目

科技信息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与保障[1]。装备科技信息工作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历经60余年的持续创新发展,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耳目、尖兵和参谋”作用,目前已形成军地统一的装备科技信息工作格局。

当前装备科技信息工作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一方面,情报学的发展深受信息环境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情报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日益深入。李亚婷[2]、邱均平[3]、赵俊玲[4]等学者相继定量分析了情报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态势,得出情报学交叉研究中计算机科学占主导的研究共识。现今是大数据时代,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兴起,科学研究向着以数据分析为主导的研究范式转移,这对本就与“数据”“信息”“知识”打交道的情报工作而言,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采集、组织、处理、分析,以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的智能化发展为目标,构造数据驱动下的装备科技信息工作新模式、新手段,水到渠成。另一方面,装备科技信息工作亦深受政治、军事与社会环境影响。从发展历程看,自1992年“科技情报”改“科技信息”之后,科技信息工作“Intelligence”元素逐渐淡化,大量数字化业务(如信息系统开发、文献资源数字化等)成为装备科技信息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致有情报学者[5]将此称之为“‘情报’缺失的情报学”。近几年,随着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及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持续推进,装备科技信息工作迎来发展新机遇,科技信息工作者奔走疾呼让情报工作回归“耳目、尖兵和参谋”的本来面目,构建面向“预测”“咨询”“评估”“谋划”功能的智库,亦势在必行。

至此,在大数据技术、外部环境及武器装备研制新要求的多重作用下,已过花甲之年的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再次站在历史关口,面临使命坚守与传承、机遇把握与开拓、能力提升与跨越的发展变革。面对机遇与挑战,本文尝试从历史演进与归纳演绎视角审视装备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内涵与路径,探讨当代复杂环境下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提出基于情报学三大范式形态的装备科技信息体系化发展框架,嵌套当前差异化的发展形态,探索新时代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发展新思路。

1 发展内涵:从信息库与智库双库共建走向加速融合

经过60余年的发展,装备科技信息工作的内涵、体系和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深化。一方面,装备科技信息工作起步较早,且与服务对象结合十分紧密,为我国情报学学科体系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发展依据;另一方面,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在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兼具信息库与智库功能的特色化发展形态。

20世纪50年代,不同于西方科技情报行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临的“信息爆炸”局面,新中国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创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的信息封锁,为装备科技事业快速建立与国家重大科研和生产项目实施提供情报支撑与决策参考。因此,装备科技信息工作起步之时便兼具了信息库与智库功能。既要对国外装备科技态势进行资料的跟踪、搜集、翻译、汇编,形成资料库、信息库,供查询利用;又要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开展资料的分析、研究,为武器装备研制与战略决策提供辅助谋划服务。李阳、孙建军[6]将其形象地形容为“一个扁担两个箩”,信息库与智库各挂一边,相得益彰。

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信息化浪潮涌现,各行各业均面临信息技术的冲击与变革,装备科技信息工作尤甚,“一个扁担两个箩”的均衡不再。文献资料电子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计算机检索技术不断更新发展,促进“扁担”一侧的信息库向“数字化的信息库”大步迈进;同时,虽然智库建设受到社会环境发展变革的冲击,但亦得益于计算机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引入,情报研究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倾向,情报分析、知识激活手段多样,效率明显提升,智库借助信息技术向“信息化的智库”稳步发展;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同时作用于“扁担”两端,虽均衡被打破,但重心并未偏移太多。

如今,装备科技信息工作新时代加速到来,信息库与智库发展正趋向统一。一方面,信息库建设正在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推动下,将数据采集、处理、挖掘、可视化与情报需求界定、搜集、分析、处理、反馈过程动态融合,呈现出智能环境下数据“自主激活”的特点,“数字化的信息库”向着“激活的信息库”演进;另一方面,在复杂国际环境、新时代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因素影响下,装备科技信息工作支撑发展战略、辅助决策的智库功能愈发重要,情报分析、知识激活过程亦变得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智库”向着“智能化的智库”发展。这一阶段,信息库与智库建设趋于统一,知识与知识的激活正加速融合为激活的知识。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网址: http://www.zgkjxx.cn/qikandaodu/2021/0222/1365.html



上一篇:共话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共谋信息安全产业布局
下一篇: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服务能力提升策略以湖北为例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 | 中国科技信息编辑部| 中国科技信息版面费 | 中国科技信息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